8/24/2016

好物世界日本嚴選 ③

若問為何這些選品店願意投入資源對設計活動熱情參與和串連?我想應是選品店不畏競爭而畏在沒有特色,即便擁有風格卻鮮為人知亦是無濟於事,因此店與店之間總常透過展覽、活動提升來拓展大眾美好生活的意識,同時提升店家知名度,展現日本團結力量。

去年曾訪過黑崎先生,針對後來〈 IDÉE SHOP 〉 賣給 〈 無印良品 〉 一事,據說是因無法(不想)管理數百人的大公司而做出的決定。確實以Lifestyle shop店發展到某些規模,勢必朝向制度化或得犧牲原本的理想性與性格,雖然現實與理想很難兩全,IDÉE卻也間接成為培育人才的搖籃。像IDÉE採購出身,之後獨立開設公司的山田遊先生,也持續為人作嫁、打造出特色商店與活動。問他何時開間自己的店呢?他說先等存夠了錢想在京都開店,這說明了資本對於開物店是重要且一點都不浪漫的事。

同樣從IDÉE採購出身的大熊健郎,2008年為目黑的設計旅館〈CLASKA〉內所開設的〈CLASKA Gallery & Shop “Do”〉擔任總監,並以「當代日本」作為開店主題。開店的第三年“Do”便開始擴店,第四年收支平衡,到第五年才開始獲利,九年來(含籌備期)共開了14間店,除了旅館內附展覽場地的本店外,其他多以店中店或百貨店的形式展開,日本橋店更首度出現餐廳;畢竟在商場裡白熱化的競爭下,需考量大眾市場、獲利,並得兼顧風格與品味,在各分店中異中求同,又得同中求異,才能在相互拉抬中鞏固品牌性格並尋求穩定成長,方能對出資的股東們交代。

既然提到開立分店的選品店們,就不能不提1999年的〈SEMPRE〉。早在多年前便有了通信購物與線上店,而最早開設在骨董通上的antenna shop,是專為讓消費者體驗的線下店(路面店),且〈SEMPRE〉販售的品牌奇多,但多鎖定現代日式與北歐風格進行精緻且編輯式的搭配,並發展出自己的家具品牌線,更是在設計周的展覽裡不缺席的模範生。除了2010年開設池尻本店外,同時以〈SEMPRE STUDIO〉為名進駐百貨店,選品上也較為普及性與大眾化,共計6店。

〈不過在東京,最具有都會氣息並能掌握潮流的敏感度,〈CIBONE〉堪稱代表。支撐起這個Hi-End大品牌的背後,其實是旗下起始於京都、多走都會圈外也較為平價大眾的生活雜貨品牌〈GEORGE’S〉。2002年的青山店與自由之丘店的選品與空間各有特色與格調,負責人横川正紀也是日
本〈DEAN & DELUCA〉的經營者,餐飲事業的員工規模甚至比家具多上一倍。2012年自由之丘〈CIBONE〉改裝成以手寫感LOGO的新品牌〈Today’s Special〉,揭示一種嶄新的優質生活風格來臨,從原本價值不菲的特色家具轉變成易於親近的食材調味料、料理道具、生活雜貨或小型植栽與DIY布品,同年登上《Casa Brutus》年度特輯「能買進理想生活的店」的封面,接著,〈CIBONE〉南青山店就搬遷到對面新建築裡,立足不見過路客的二樓形同藝廊概念店般地端坐,反之〈Today’s Special〉則是開始向外開疆闢土,甚至回到了集團當初的發源地京都。

嚴選①嚴選②嚴選④

0 意見: